欢迎访问青岛市总工会

当前访问量:

崔惠峰:用4分30秒演绎“工匠精神”

  崔惠峰,男,汉族,大专文化,中共党员,1984年8月出生于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2004年11月加入海尔集团,现任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冰箱中一工厂工艺技师。他扎根生产一线,练就了一身绝技,120多个工位熟练操作零不良,4分30秒 “快速、精准” 的装配一台冰箱是他在青岛市第十三届创客技能大赛上创造出的“青岛第一”的纪录。“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是崔惠峰的座右铭,他以勤恳、热忱的工作态度积极的进行创新改善,以冰箱装配零不良为目标,先后在工作岗位上输出30余项改善成果,成为冰箱“精准装配”的标杆,并凭借这种精益求精、锐意创新的工匠精神,先后获得“青岛市电冰箱装配工种状元”、“青岛市技术能手”、“青岛市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农民工”、“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青岛市振超技能大奖”、“齐鲁首席技师”等17项荣誉称号。

  一、扎根现场、勇于创新,练就一身绝活,4分30秒组装“一台”冰箱

  崔惠峰作为冰箱互联工厂总装线体的一名员工,生活中平时最爱看央视10套的《我爱发明》栏目,他说这个节目能够给自己带来创新的灵感,有时候激发出好的想法进行现场改善。其中就有一个关于运用超声波技术清洗蔬菜的发明,他马上联想到了困扰他很长时间的总装线抽空用汉森阀清洗不彻底的难题,是否也可以运用超声波技术对总装线汉森阀进行清洗保养? 于是他就带着这个疑问上网查阅相关技术资料, 他发现这种技术在其他行业已经有了成功的实践案例,他立刻找到工艺、技术等相关部门共同探讨实施方案,将汉森阀超声波清洗机引入工厂,最终此创新得到推广复制。这只是崔惠峰工作中的一个缩影,这样的成绩来源于他稳重的性格和勇于创新的工匠精神, 他始终以“产品零缺陷、用户零抱怨”为工作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具备焊接、灌注、注料等120多个冰箱岗位操作经历,并曾担任总装、发泡工序班组长,练就冰箱制造装配的技能和绝技专长;2014年凭借扎实的技能功底,在青岛市第十三届创客技能大赛上一鸣惊人,创造4分30秒的“快速、精准”装配一台冰箱的“青岛第一”纪录。

  二、在集团人人创客机制下凭借着勇于尝试的创客精神和技术革新,在工作中先后输出30余项创新改善项目

  他信奉标准主义、完美主义、精准主义、专注主义,成为他由一个勤劳的农民工上升为青岛工匠的根基;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精益求精的他拓展了人生价值,铸就了个人梦想和企业梦想!

随着工业4.0时代的到来,海尔提出互联工厂战略,这就意味着将需要更多的能够创新、勇于改善的知识型员工,海尔集团搭建了创客机制平台,倡导员工由操作型员工向知识型员工转型。崔惠峰通过电视、网络及公司的报纸《海尔人》等渠道对相关具体内容进行了深入了解和学习,他觉察到每次工业的变革,对人员都是极大的挑战,不快速的学习提高,结果将是淘汰。在学习和业务钻研上他比以前更努力了,对新技术、新设备更感兴趣了。焊接是冰箱制造的重点工序,人员技能要求高,他通过对焊接工作钻研,自身实现了百万焊点无焊漏的冰箱制造记录。个人技能已经NO.1,但是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他,银焊条要焊接一次蘸一次焊粉,这是国内同行业通用做法,焊接员工反映既影响操作节拍,又影响质量和现场整洁,有没有更好的便捷的解决方案,解决员工痛点?这很难!做为山东人都知道,有一种美食叫“煎饼卷大葱”,他就是在品尝美食过程中突发灵感,焊点和焊粉如果也能整一个“煎饼卷大葱”就好了;有了这个想法,他不停的查阅资料,并且找到专家一起探讨关于这方面的知识,功夫不负有心人,有一家公司有相关解决方案并参与交互,其方案完全可以解决这个难题。经过多次的验证,他成功引入药芯焊条新技术,既解决了员工痛点,又提升了质量。从此,海尔的材料库里又增添了一种“美食”,此项改进年收益100余万元。

  崔惠峰近年来独创绝招绝技、先进操作法在国内、行业内领先,30余项技术革新、课题攻关、课件开发在公司级评审中多次获奖。在现场冰箱制造过程中,崔惠峰提出了多项技术、工装、工艺创新:其中“冰箱在线性能自动检测技术”可以做到实时监控冰箱压机、风门、风机及立梁功率,不仅提高了产品性能可靠性,而且检测效率提高了32%;“自动化扫描安检项目” 由人工检测转变为自动检测,实现了质量追溯的信息化,年收益27万元;“汉森阀检漏工装”使抽空灌注不良降低为零;独创的“外观智能视觉检测技术”,实现产品外观零缺陷,年收益133万元;独创的“2cm焊接法”使用药芯焊年收益162万元;其主持的“防静电区优化”项目建立了产品质量标准化样板;除此以外,崔惠峰还主持“四门冰箱门面不平改善”、 “内胆破改善”、“冰箱管路互碰改善”、“冷柜辅助手把失效改善”等30余项创新改善项目,达到用户最佳体验。

  三、用户思维驱动,精益求精,坚守一线做质量“放大镜”

  他个人比较喜欢钻研技术、发现问题,同时自己也是一个眼里揉不得沙子的人,对待工作严谨认真,还经常拿“放大镜”自嘲,实际工作也是这么做的,一双慧眼不放过任何产品细节上的纰漏,不放过现场任何一个细小的问题。随着用户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高端冰箱的市场需求量倍速增长,用户的要求也日趋增高 ,崔惠峰经常利用假期去商场走访,发现用户需求:2015年3月在青岛某商场,一位打算购买冰箱的刘女士正在跟销售人员讨论风冷冰箱的特点,刘女士提到她想买一台风冷冰箱,可是听邻居说风冷冰箱放置馒头一段时间后容易开裂,储物盒里太干了,站在一旁的崔惠峰认为这个问题已经影响了用户的产品体验,用户有这样的需求,我们就必须要满足用户的需求。回到工厂他找到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将这个用户需求进行了详细的交互,并且将自己的解决方案进行了演示,然后与开发、技术团队一起经过多次实验,于是就有了“干湿分储”冰箱。产品来源于生活,好的产品来源于用户的需求,干湿分储冰箱一上市便得到了广大用户的青睐。就是这样一个小问题、小想法到了崔惠峰眼里就会被无限放大,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让用户满意。

  四、知识型员工转型,发挥技师作用,技术攻关、带徒授艺两不误

  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背景下,崔惠峰作为一名海尔人,作为海尔互联工厂的首席技师,他除了致力于攻关改善与创新,还肩负着培养高技能技术工人并带领着他们由“多技能型”员工向“知识型”员工转型的重任。几年以来,崔惠峰共计输出培训60余次,授课120h以上,在现场他手把手的、一遍一遍的把自己掌握的技能毫无保留的教给员工,有的时候为了能够让新员工快速掌握技巧少走弯路,他想办法自己设计制作学习工装而很多次忘记了吃饭。正是由于崔惠峰忘我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在工厂大家都亲切地叫他“崔老师”。他累计带徒77名,由他培养的技能员工中有3人成长为技师,冰箱装配类带徒能手12名、焊接类带徒能手10名,现在都已成为线体的骨干力量。另外,他还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编写了《冰箱用焊接培训指导手册》1本,标准化指导书206份,为更好的培训和指导线体一线员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普通技工到高级技工,从装配工人到装配状元,崔惠峰已经用自身的成长经历,诠释了“工匠精神”的深层内涵。作为一名工匠不但要有精湛的操作技能,还必须要有端正的工作态度和崇高的敬业精神。努力做到产品品质零不良,同时还要和市场、和用户并联,围绕用户需求不断对产品进行改善,做到用户100%满意!

  


来源:未知 编辑:超级管理员 时间:2018-04-24

上一篇:赵顺:扎根基层十二载 锻造金融工匠精神

下一篇:给习总书记写信的劳模班,来青岛交流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