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青岛市总工会

当前访问量:

让绿色成为城市最动人底色

岁末年初,筹备近10年的胶州湾海底天然气管线工程正式开建,管线全长72公里、其中海底段达到12公里,成为国内首条涉海距离最长的城市燃气管线。“蛟龙入海”打通了董家口LNG气源输青大通道的关键一环,设计总输气能力为每年36亿立方米,预计每年可替代标准煤消耗536万吨、减少碳排放500万吨,将与“十四五”期间实施的董家口LNG码头项目、全域“煤改气”项目、大型燃气发电项目协同一体,构建起“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保障体系,为我市率先实现“双碳”战略目标提供“十足底气”。

作为全省首个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全国首个绿色城市试点,一场关于绿色低碳转型的“硬仗”早已在青岛打响。绿色发展成为最鲜明的风向标,青岛以行动诠释着对“绿色低碳转型”的理解,生产生活方式正在绿起来,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正在美起来。

增绿,打造生态活动空间

经过近两年的分批整治提升,老虎山公园以全新的面貌呈现在市民眼前,增设了休闲娱乐设施,在山体修复的同时改善了山体水生态,恢复绿化约2.12万平方米,新建登山步道30条、健身活动广场18处、配套停车场7个……周边10万户居民多了一处环境优美的休闲娱乐健身场所,生活变得更加惬意。

去年10月5日,胶州湾大沽河口滩涂湿地,众多中华凤头燕鸥陆续在此集结,青岛市观鸟协会成员在此进行观鸟活动时一次性记录到72只。中华凤头燕鸥全球记录约一百三四十只,是全球最濒危的鸟类之一,而此次记录的数量相当于该种群全球数量的一半。

不负绿水青山,方得金山银山。去年以来,青岛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生态保护红线制度稳步建立,构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深入推进全域绿化行动,实施森林提质增效工程、生态修复造林工程,重要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得到加强,也为鸟类提供了适宜的栖居环境。持续推进公园城市建设,加大对山头公园和口袋公园建设和整治力度,打造城市“绿肺”和绿色生态活动空间,生态环境总体向好。

去年我市共启动52个山头公园整治、完成口袋公园建设32个、立体绿化114处,完成荒山造林1.03万亩、森林质量精准提升1万亩,建设绿色驿站5处。

如今,一座座绿意盎然的山头公园、口袋公园正在改善着城市环境,让群众享受更多绿色生态服务。

降碳,能源产业结构转型

绿色发展,形神兼具。“十四五”开局之年,青岛生态文明建设以低碳发展为着力点,重点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开始了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变革。

历经多年的建设探索,今年冬季,大沽河度假区内“胶州少海新城新能源项目”终于实现“开花结果”,“无碳化”新能源供暖为北湖1050户居民提供了取暖保障,供热面积达10万平方米,实现北湖入住小区的“绿色”取暖。利用污水处理厂经处理后达标的排放水作为机组冷热源,天然气真空冷凝锅炉技术作为调峰,因地制宜搭配空气源热泵、燃气式热泵等清洁能源形式可为这一片区提供冬季供暖、夏季供冷服务。项目整体投产后,每年可节约标准煤14.17万吨,减排二氧化碳37.18万吨,减排二氧化硫1205.1吨,减排氮氧化物1049.1吨。

清洁能源的利用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正在打开更多绿色空间。

去年8月5日,随着一辆充装300公斤燃料电池氢的长管拖车从中国石化青岛炼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厂区驶出,青岛氢能产业发展迎来了历史性的一刻:青岛的车用上青岛的氢。这是青岛炼化首次实现燃料电池用氢工业化生产,补上了青岛氢能产业链的关键一环,实现了从产氢、供氢、加氢到氢燃料电池公交车的商业化应用场景初步应用的闭环,离“氢进万家”的梦想又近了一步。

能源变革正在悄然改变着能源格局,然而实现“双碳”不仅是一场能源革命,也是一场产业革命。近年来,青岛持续推进绿色低碳发展进程,积极推进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加大重点行业落后产能淘汰力度,着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基建、智能制造、高技术产业与服务业,节能降耗取得明显效果。2020年青岛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为3187万吨标准煤,单位GDP能耗为0.27吨标准煤/万元,同比下降5.1%。

减排,绿色生活成时尚

每天傍晚时分,家住奥林花园小区的孙佳苗出了地铁站后,习惯性地沿着海尔路绿道步行回家,“现在坐地铁上下班方便又快捷,下了车沿着绿道走走还可以健身,沿途满眼的绿色让人心情也畅快。”孙佳苗笑着说。

像这样的城市绿道,去年全市建设了122.89公里。不断延伸的城市绿道,让绿色铺到了市民的家门口,不仅“看得见”,而且“走得进”,畅通了绿色出行“最后一公里”。

在青岛,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正在成为年轻人追逐的“潮流”。青岛倾力构建的“轨道+公交+慢行”绿色公共交通体系,为市民绿色低碳高效出行提供了可能。尤其是轨道交通的加速追赶,青岛地铁自2010年开工建设至今已建成并投入运营6条线路,运营里程达到284公里,运营车站数量达到128个,形成了贯通南北、连接东西的轨通交通干线网,轨道交通出行量不断提升。公交站点布局更加密集合理,目前全市公交线路共计931条,市区站点500米覆盖率达到100%,公交车中清洁能源和新能源车辆比例不断加大。

围绕绿色建筑、老旧小区改造、美丽乡村建设等领域,青岛不断打造我国绿色城市发展样板。“十三五”期间,青岛共建成绿色建筑5734万平方米,开工建设装配式建筑1884.98万平方米,完成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2447万平方米。按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我市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坚持陆海一体、统筹协调,推动形成“一湾两翼、三山一原、一轴多廊”的生态保护格局。

生产生活方式正逐步有序向全面绿色低碳转型。青岛生态环境保护远景目标是,到2035年,城乡生态环境根本好转,青山绿水碧海蓝天成为常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总体形成,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实现现代化。

来源:青岛日报 编辑:超级管理员 时间:2022-01-17

上一篇:青岛将向19万人发放“春节补贴”

下一篇:市人大常委会第38次会议1月19日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