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青岛市总工会

当前访问量:

重磅!头版头条报道!

关注我们获得更多精彩内容

“匠心”筑梦,勇当高质量发展主力军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山东港口高级别专家张连钢执着专注、一丝不苟,带领团队用精益求精的创新创造让中国人自主设计、自主建造、自主运营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在青岛诞生,在码头建设一线奏响时代强音。

全国最美职工、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加工中心操作工管益辉带领团队建成国际领先的轴箱体柔性生产线,实现了轴箱体柔性化批量生产,一举打破进口依赖,为复兴号高铁装上了国产“膝盖”。

他们是青岛200余万产业工人的杰出代表。在青岛的发展史上,还有“金牌工人”许振超、高铁“工人教授”周勇、桥吊上的“大工匠”郭磊等一批“劳模工匠”。一直以来,他们扎根一线、默默奉献,用“真心”铸“匠心”,为城市发展持续贡献力量。

作为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近年来,青岛市各级工会组织聚焦团结动员百万职工勇当高质量发展主力军持续探索,努力找准工会工作与党的中心任务的结合点、切入点、着力点,把广大职工群众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勇于担当、奋发有为,为加快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团结奋斗。


战略的高度——
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是城市的底气所在

7月26日,在青岛地铁专列上,在公交车、户外楼宇上,“青岛工匠日”元素耀眼夺目、随处可见。“这是属于我们技术技能工人的节日,工友们感觉到受尊重,特别骄傲。”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高级研磨工宁允展道出了技术工人的心声。


首个“工匠日”,青岛以城市名义致敬工匠、礼赞劳动创造。当前的青岛,正加力实施实体经济振兴发展三年行动,大力发展24条重点产业链,加快打造现代产业先行城市。于各级工会组织而言,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持续激发他们投身城市发展的热情,是摆在所有工会人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设立“青岛工匠日”是一个答案,把工匠人才队伍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也是一个答案。近年来,在青岛市总工会的协调推动下,全市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提升全市产业工人队伍技能素质的实施意见》《关于弘扬工匠精神打造工匠之城的意见》,将打造“工匠之城”上升为全市战略。


每年命名“青岛大工匠”“青岛工匠”,搭建起青岛(大)工匠、区市工匠、企业工匠梯队培育体系,打造具有青岛特色的“引才、育才、用才、留才、评才”的高技能人才成长“全链条”。鼓励企业发挥培训主体作用,以自建、校企合作共建等方式成立职工培训中心,全面提升企业培训供给能力,为职工留足发展空间。目前,全市职业院校共开设了270余个专业点,覆盖24条重点产业链中的22条。支持工匠人才凭借技能提高经济收入,鼓励企业在工资结构中设置体现技术技能价值的岗位津贴、技能津贴、带徒补贴等工资单元,鼓励企业加大对技能要素和创新成果参与分配的激励力度。


不仅如此,青岛还成立省内首个市级“工匠学院联盟”,开启工会、院校和企业三方共同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工匠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在全省率先成立产改研究院,纵深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在“求学圆梦”行动中,青岛累计投入资金2815万余元,补助近万名一线职工在职读大学,为产业工人圆梦成才路提供了重要学习通道,培育更多符合现代产业体系需要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技能人才。

谋划的厚度——
持续唤醒青岛产业工人的创新基因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聚焦服务青岛打造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市总工会紧紧抓住提升产业工人创新力这个关键点,采取每年出资1000万元培育全员创新体系、设立市级职工创新特等奖50万元重奖等务实举措,持续激励职工创新,为城市发展蓄能。


密集出台一批关于提升全市产业工人技能素质、激励职工创新创效的政策,如加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培育力度,让工作室成为提升广大职工技能的“孵化器”、解决生产技术难题的“攻关站”;构建以培育青岛(大)工匠、全员创新企业、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创新型班组、创新能手、创新成果为主体的“一匠五创”职工岗位建功新平台,让蕴藏在百万职工群众中的创新能力充分迸发……


系统化、体系化的举措,使青岛产业工人的创新基因被持续唤醒。


青岛海丽雅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副主任徐连龙就是其中的代表。近年来,得益于企业和工会的培养,他的创新成果进入“井喷期”。他参与研发的特种绳缆,先后应用于“天问一号”“蛟龙号”等多项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以他名字命名的工作室也不断取得新的突破,他带出的6名徒弟,成长为行业里的领军人才。


在中车四方股份有限公司,以郭锐领衔的全国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频获创新佳绩。目前,工作室攻关课题获奖685项,获国家授权专利68项,解决技术难题940余项,累计创造效益7000多万元


今年7月举办的青岛首届职工创新创业周,用1000余项成果展示了全市广大产业工人的创新能力。其中,海尔集团职工赵宇设计的中央空调“缠绕打包机”实现能耗降低85%,澳柯玛集团职工汪允华带头建立的澳柯玛数字化研发系统被评价为国际领先。


以赛促练,竞技赋能,发起于生产一线的劳动竞赛也是激发产业工人创新创效活力的有效载体。近两年来,围绕“六个城市”建设,市总工会联合市人社局等单位,举办近200项全市行业性职工职业技能竞赛,每年组织比武竞赛3000余场,发动150余万职工广泛持久参与。如在“上合之珠”重点项目建设中,“六比一创”劳动竞赛覆盖全员,贯穿全过程,全体建设人员克服了交叉作业、酷暑、暴雨、台风等各种困难,仅用时200余天,便完成了7.5万平方米幕墙施工,60余天完成5.9万平方米内装施工……缩短工期100天,创下“铁军效率”“上合速度”。


数字最有说服力。目前,全市已有166.22万名技能人才,58.15万名高技能人才,19个国家级技能人才工作平台,年均涌现应用型职工创新成果1万余项,创造经济效益20多亿元

城市的温度——
“娘家人”用心用情让产业人才留下来

“一个人在青岛工作,刚来的时候常有孤独感,入住‘惠工家’以后,经常参加工会组织的活动,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入住西海岸新区新城国际“惠工家”的职工张婷婷颇为感慨。


“青岛·惠工家”的搭建,是青岛工会服务职工的具体举措,折射的是这座城市的温度。市总工会有关负责人介绍,“青岛·惠工家”主要解决新就业职工、外来务工人员群体白天工作强度高、业余生活单调、对城市归属感不强等问题。在“惠工家”,基层工会组织根据职工需求送服务上门,包括文体活动、走访慰问、婚恋交友、法律咨询等,切实增强工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打通服务职工“最后一公里”。目前,全市已申报建设近百家“惠工家”阵地,入住职工1.2万余名,提供工会服务覆盖6万余人次


此外,青岛还有工人文化宫、户外劳动者驿站、共享职工之家、爱心妈妈小屋等2000多个工会服务阵地,在全市形成了一刻钟服务网格,惠及职工超千万人次


来自黑龙江的刘长宇早已把李沧区工人文化宫当成他在青岛的“家”。“文化宫的长租房每月只需500元,吃饭13元,理发15元,充电桩价格比外面便宜三分之一,网约车服务站点随时协调解决各类问题。”说起文化宫的便捷服务,刘长宇“滔滔不绝”。


“当初从道口路几平方米的小店出发,自己都没想到,竟然能让小小的火烧卖遍全青岛,还能帮助更多人创业就业。”市工友创业带头人梁振东回忆说,他十年前下岗失业,在工会组织帮助下创业,如今已有40多家分店,带动就业100余人。


数字显示,在市总工会的政策扶持、精准服务下,青岛已培养梁振东这样的工友创业带头人337名,打造工友创业园180家,在全国率先成立工友创业联盟,吸纳成员单位1049家,扶持创业5990人,带动就业11万人


此外,市总工会还在劳动争议协商调解、劳动用工法治体检等方面发挥优势,有效参与社会治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用竭诚服务职工的工会本职映照城市的温度。2021年以来,各级工会累计为职工提供协商调解、代理仲裁、诉讼案件13588件,办理诉前调解4055件,解答职工法律咨询38131件,为职工挽回经济损失20428万元。特别是在全省首创的“劳动用工法治体检”中,借“体检”送“服务”,促进工会维权服务从“抓末端、治已病”向“抓前端、治未病”转变。目前已组织免费“体检”企业2533家,制定防范和避免法律风险的“法律处方”3478个

沉甸甸的数据、扎实务实的举措、守正创新的工作品牌背后,倾注了广大工会干部的心血和汗水,展现了各级工会组织的责任与担当。新征程上,各级工会组织将团结动员百万职工建功“工匠之城”,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青岛实践新篇章。


来源:青岛日报

编辑:王子枫

来源:青岛总工会融媒体 编辑:admin 时间:2023-12-07

上一篇:定了!国内油价“五连降”

下一篇:没有了